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十大专业问题

 发布时间:2010-08-04 查看次数:

传统视光学理论应该面对的十大专业问题

  

⒈为什么近视度数会越戴越深?

应该分为两个阶段来理解近视度数越戴越深的问题:①18周岁以前的人戴镜,多数会越戴越深。因为,18周岁前,身体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处于此阶段的人,往往学习时间长,很多人看书写字姿势不正确,有些儿童又偏食挑食,缺乏户外运动,再加上电视、电脑和各种游戏机长时间对眼睛的辐射,水、空气、蔬菜瓜果以及食品添加剂的超标等等一系列污染,都影响着人们的视力健康;②19~45周岁的人一般都能保持原来的度数。因为这个年龄阶段,身体已经发育成熟,正是人生的鼎盛时期,如能保持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一般都能保持近视度数不加深,甚至有的顾客的近视度数还有减少。反之,长时间短距离用眼、灯光太强或太弱、休息不好、营养不佳,即使30多岁后,近视度数也会加深。例如,很多地毯厂、服装厂和电子厂的工人以及电焊工,受工作环境的影响,他们的近视度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加深。

简单的说,近视的形成是由于眼球过度发育所造成的眼球前后径大于正常值。那么导致眼球过度发育的原因是人体的生化反映,而生化反映与各项生化指标有关。而影响生化反映的各项生化指标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体质、年龄、饮食习惯、发育年龄等内因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改变眼球的发育状况。而外部因素则是光照、视网膜成像的清晰度导致的生化指标的改变引起近视的发生和快速发展。近视的发展是随着人的生长发育而发展,当发育停止后,眼球也停止发育,近视也停止继续发展。所以,近视的形成和发展不过是眼球一种过度发育的表现,它符合眼球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因此,从表面看是戴了眼镜后近视度数在不断的加深,其实是眼球正常发育的结果,近视度数并不是越戴越深,而是与人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近视度数的加深与调节疲劳、视物模糊、遗传均有一定的关系,而配戴合适的眼镜有助于避免视物模糊引起的去焦效应而导致的视力下降或度数加深。但如果佩戴者不改善其不良的用眼与生活习惯,或者属于遗传性质的,近视加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⒉为什么同样是-2.00的近视,有的裸眼视力为0.5,而有的视力只有0.3呢?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在相同的前提条件下,就是说在相同的设备、同样的验光环境、同一个技术人员、同样的给光标准(以黄斑中心成像准),且被检眼无器质性病变等同样条件下,才能进行有效的对比。如果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检查出现上述问题,那么可能有以下两种可能性。

⑴视锐度不同:我们知道,人眼的最佳视力是黄斑中心视力,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视锥细胞的直径和密度的不同,所以每个人的视锐度也会存在差异,有人能够达到2.0的最佳黄斑中心视力,而有些人则只能达到1.0甚至更低。因此-2.00的近视眼出现裸眼视力的差异也是可能的,这是由于个体差异所造成的。

⑵认知度不同:在验光的时候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患者口述某行视标看不清楚,但是如果要他们判断开口方向时,他们却有能够100%的报出每个视标的开口方向,他们说是猜的,但是有谁相信这个100%的准确结果是猜测的呢?其实在他们的视觉中,视标的影像虽然模糊,但是视标的开口方向却能被感知到,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些人大胆的报出缺口方向,而有些人却会表现的较为谨慎。因此,这样不同的认知度也会影响裸眼视力的检查结果。

如果不在同样的状态下进行检查就会出现另外的一些问题。例如当两个灯箱视力表的亮度不一致的时候,即使是同一个人,都会出现不同的视力检查结果。假设光度完全相同,矫正程度完全相同,且矫正视力也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在这两个不同的环境下当然可能存在不同的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的检查结果。另外由于目前给光没有固定的标准(实际上应该有),大多以矫正视力做为给光的依据。然而,即使矫正视力都是1.0那么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矫正状况(欠矫、足矫甚至有时是过矫),那么尽管从表面上看是都是配的相同的度数,但是实际上却存在这差异。就是说如果大家都是配戴着-2.00DS的眼镜,但是有人是足矫,有人是欠矫,有人是过矫,那么欠矫的只能看到0.3,甚至小于0.3,而足矫或过矫的能够看到0.5甚至更好也是可能的。

因此,我看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在完全相同的标准状况下进行检查,其次选择最佳中心视力相同的检查者来对比,最后要排除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这样才具有可比性。

⒊为什么矫正视力为1.0的戴镜者,常会有看远仍不清楚的感觉?

目前在验光过程中,给光一直采用以1.0的矫正视力为标准的给光方法,甚至很多人认为1.0才是正好,1.5就是过矫。那么我到是想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眼的最佳视力是什么?我想大家都会回答是黄斑中心视力,当然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是黄斑中心视力到底是多少呢?1.0、1.2、1.5还是2.0呢?其实都可能。那么这样这个问题不就很好解释了吗,如果此人的黄斑中心视力能够达到1.5但是矫正只给予了近视的低矫,使之的矫正视力只能达到1.0,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欠矫的状态,此时眼底的影像依然是轻度模糊的影像。

⒋为什么有-2.00DC×180的散光眼,裸眼视力有时也能达到1.0?

这个问题又要回到视力表这个问题上去了,2004年第7和第9期的《中国眼镜科技杂志》连载刊登了一篇有关视力表的文章,里面对比了C字和E字视力表在设计上的不同及缺陷,并且探讨了不同方向的散光对于两种视力表的不同反应。在文中我也列举了一些实例,其中包括我自己的亲身实验,我将自己用远散镜片变成人工的近视散光状态,其中当散光轴向在180°,散光度数加致-2.00DC时用E表时的视力依然能够达到1.0然而C表却仅有0.2。而目前国内依然实用着E字视力表,因此这样的问题主要出在视力表上。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比了两种视力表的差距,发现对于没有散光或散光已经全部矫正的情况下,两种视力表的差距仅仅相差一行或者两行,E视力表的视力检查好于C视力表。但是对于散光患者来说,如果散光没有进行矫正,那么随着散光度数的增加,两种视力表的差距就越加明显。

在所有的屈光不正患者中,散光患者占总屈光不正患者总数85%以上。由于散光眼在各个方向上的屈光度不一致,因此,当散光患者分辨开口方向时,对各种方向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例如:180度方向的近视性散光,对于垂直方向的开口容易分辨,但是,对于斜向和水平方向的开口判断比较困难。由于散光眼对两种视标开口方向的判断有较大差距,因此C、E两种视力表在验光精度上的优劣将表现的更加明显。”

⒌为什么有的人躺着或者在光线昏暗处看书,可眼睛就是不近视,而有的人非常注意看书姿势和光线,但近视人不断加深?

对于这个问题,我到觉得应该和第一个问题是有关联的,这只说明了眼球的发育与内因(个体差异、饮食结构、体质、发育年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这些内因,导致了每个人的各项生化指标不同从而影响到每个人眼睛发育的不同和发育的年龄不同。

从屈光状态图分析,近视眼是因为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经眼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前。如果眼睛的睫状肌和晶体弹性非常好,即可避免看远时屈光能力的不匹配,有可避免发生眼轴加长,则该眼即便不注意阅读姿势,也不会出现视力下降。相反,如若眼睛的睫状肌和晶体弹性和巩膜的韧性较差,则易出现眼屈光能力加强或眼轴加长,二者均会导致视力下降,度数加深。躺着或在光线昏暗处看书,的确会引起视疲劳,但不是形成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唯一原因。有躺着看书这种坏习惯的人,如果平日也有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或是养成经常远眺的习惯,或是平日在饮食中爱吃些有利于五脏之精华、益肝补肾和明目的食物,或是自觉远离一切有害视力健康的活动,这些都可以弥补躺着或在光线昏暗处看书对眼睛的影响;相反,后者若无前者的优势,只凭注意看书姿势和光线是远不够的。

⒍“儿童少看电视能保护视力”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真正的了解了近视的形成原因,那么我们可能会对这样的说法产生一定的怀疑,看电视是否能够调控促进眼球发育的各项生化指标,如果能又是如何进行调控的呢?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仔细思考。但是从婴幼儿视觉发育的过程来看,形觉剥夺会导致弱视,而进行弱视治疗的基本方法就是看。目前很多弱视治疗的方法就是使用视频手段促进弱视儿童的视觉发育。因此,视觉发育过程中看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也包括看电视。

 

⒎为什么远点为0.5米的近视眼,矫正至1.0时,所代近视度往往会超过-2.00?

我觉得需要了解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远点是如何测量的?如果是以0.5米处视标的清晰度来进行测量,显然这样的视觉判断是不可靠的。这里所提到的远点,应该是人眼屈光系统的共轭焦点,只有精确的测量了这个共轭焦点,此问题才能成立,否则仅凭肉眼的判断是不可靠的。而目前要想准确的测量这个远点即共轭焦点的位置是非常困难的。除此之外,这个远点应该是从眼睛主点到目标的距离,还是角膜前顶点到目标的距离,是隐形眼镜的光度还是框架眼镜对的光度呢?如果没有明确的前提,那么这样的问题就会存在一定的缺陷。

⒏远视是调节力很强的屈光不正,但为什么高度远视眼的裸眼视力却达不到1.0。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的实验。我们使用综合验光仪来测定调节,采用5m、0.33米的负镜法,和推近发分别测定调节状态。大家会发现,5m处使用负镜法测得的调节力最低、0.33米测得的调节高于5m的值,而使用推近法所测得的调节力的值为最大。以我为例,5米的负镜法所测得的最大调节为+2.75D,而0.33米负镜法测得的最大调节为+6.00D,而推进法则测定最大调节为+8.00D。这充分说明集合对调节力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定度数以上的远视眼往往不能通过调节获得清晰的影像。这是由于集合没有参与到调节中,不能引起足够调节所至。所以,即使远视者的调节力远远高于远视屈光不正的度数,但是在观察远距离目标时,由于集合与调节分离,所以不能够引起足够的调节保证视觉的清晰。另外,远视眼裸眼及矫正视力低于1.0还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弱视,各屈光间质的先天异常,及眼底发育异常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应该明确前提条件。

⒐如果从充分发掘视觉生理潜能的基点出发,应给予近视性屈光不正怎样的检查、训练和配镜。

这个问题和第十个问题是非常大的两个问题,实在不容易在这里全面阐述,它们与眼生理、眼屈光学,双眼视觉的形成以及双眼视机能异常等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只做简要回答。

眼睛的作用是获取外部的信息,这些外部信息经过大脑的分析处理后,做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所以,眼睛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看,这是单眼必备的功能。然而,人是用双眼来观察世界的,建立完整的双眼视功能才是视觉生理的最佳状态。因此,针对三级双眼视功能进行各单眼的屈光状态检查、双眼的融合功能检查以及最高一级视功能立体视觉检查,最终建立良好的运动立体视觉才是我们进行视觉检查的重要工作。科学合理的光学矫正应该是以屈光状态检查与双眼视机能检查结果为依据。单从近视屈光不正的角度出发,为了避免正处生长发育期内的近视的快速发展,应该给予近视的足矫。而对于视机能异常的近视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给予一定的光学矫正处方,或是相应的视机能训练。

⒑如果从眼球生理发育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应给予远视性屈光不正怎样的检查、训练和配镜?

造成远视眼的主要原因是眼球发育不足,导致眼球前后径小于正常值,形成轴性远视。由于远视眼常常由于看远和看近是都不清楚,在视觉发育阶段造成形觉剥夺,引起弱视的发生。所以儿童必须定期进行视觉检查,如有弱视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远视眼的检查和近视眼的检查完全相同,以最终建立正常的双眼视机能为目标。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弱视,需要及时进行光学矫正,并且进行必要的视觉训练治疗弱视。由于弱视引起的双眼视机能异常,在弱视治疗的同时,需要进行双眼视觉训练,建立正常的双眼视觉,必要时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光学矫正处方。